蔡康永:作為與不作為,人最基本的底線應該要守住那個不作為,有所不為。
曾國藩的日記,就記著這樣一件事:
一次,他看到朋友家眷的美貌,砰然心動,但立即「覺得殊為可恥,嚴加反省」。
心動,而不行動,而知反省,而不越雷池半步。
正是因為,曾國藩知道有所不為。
在物欲橫流的世俗社會裡,面對誘惑,你是否能堅守住本心?
面對誘惑,雖怦然心動,但卻能用自己的意志戰勝誘惑,這樣的人,人生中不會有岔路。
《玉堂叢語》中,記載著這樣一件事:明代的曹鼐,年輕時,任山東泰和縣典吏,就是今天員警一類的角色。
他逮住一個盜賊,是年輕貌美嫵媚風流的少女。
他與女盜賊不及回縣,夜宿破廟之中。
女盜賊「以色相誘之」,三番兩次,曹鼐亦心有所動,「將把持不住」。
理智卻告訴他「不可」,他寫「曹鼐不可」貼在牆上。
撕去,又貼上,十多次,一夜過去,「平安無事」。
戰勝誘惑,雖有幾分痛苦,但換來的卻是一塵不染堂堂正正。
後來曹鼐考中進士,官做到吏部左侍郎,史書上說他是有作為、講德操的好官。
戰勝誘惑,常常表現在關鍵時刻,但卻也須平時時刻警醒自己。
面對誘惑,應百倍的小心。
在不經意間,背棄了自己的原則,你就有可能掉入陷阱之中,萬劫不復。
清醒地知道何為有所不為,堅守自己的原則,人生中不會有岔路。
分享不用費力,但能倍增快樂。如果感覺對你有所啟發,就趕快分享給更多人吧~
用戶評論